名人堂 | 对话胡卫平: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
全文共4098字,预计8分钟读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64uwzuv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正是他们的大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如是说。
无独有偶,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在他的思维型理论中也提出了这样的理念。
请输入标题 bcdef
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
请输入标题 bcdef
Q
中国网:我国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未来我们的教育也是基于这个核心素养进行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等等,您觉得核心素养将如何落地呢?
胡卫平: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学段教育的过程中,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理解,在每个学段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方面,学科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载体,一个主体,如果没有学科,我们很难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老师所教的每一个学科,究竟他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不同的部分、不同的渠道,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为需要从课程、教学和评价,最起码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核心素养落地问题。
胡卫平(左一)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Q
中国网: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对于这句话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胡卫平:第一,教学本身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主要的一个渠道,那么关于教学的问题,我做过系统的梳理,在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学专家提到教学问题的时候,基本上都认同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没有积极的思考是很难培养出核心素养。
第二,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最近的一些学习理论、学习科学等等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学习的必备要素,没有思维就没有学习,因此在我们理解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这个观点时,就是明确要让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养,那么所有的素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来实现。
Q
中国网: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到课程中去,那我们的课程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变革呢?
胡卫平:第一件事是学科课程的改革。我国在2014年就启动了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现在已经接近尾声,大部分已经修订结束,现在正在评审阶段。我们确定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制订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科课程的改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件事就是综合性活动课程的开发。基于这些年的研究,我们开发了一个课程,叫“学思维”活动课程。这个课程经历了17年的实验,所有的跟踪实验结果证明,学生每周上一节课,经过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业成绩、创造力、思维能力、自我效能、心理健康水平等素养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特别是脑科学研究表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学生的大脑功能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网《教育名人堂》主持人 王晓霞
Q
中国网:思维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可能贯彻各个学科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吧?
胡卫平:是这样的,我们的学科越发展越细化,形成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国外的小学和初中一般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放在一起,构成科学课。在我国,小学是科学课,初中大部分都是分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科教学不得不以学科的体系为主线,我们很难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思维”活动课程突破以学科知识阐述为主的传统模式,以思维方法为主线,以日常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方式,活动内容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知识面的扩展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每个活动先从日常问题开始,再拓展到各个学科领域;先从具体形象的问题开始,再上升到抽象的问题;先从简单问题开始,再扩充到复杂问题。学生在这个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向着学科渗透,向着日常生活渗透,向着生产实践渗透,这样的话学生能力就能提升,就能够自如地使用这些方法,就形成了能力。
Q
中国网:如果我们的教学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培养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弊端呢?
胡卫平:如果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培养的话,其他素养会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中国人普遍缺少基于证据的思维方式,说话的时候不讲证据,有时自己的观点只是一个主观的表达。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网络上有很多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表达观点,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Q
中国网:所以其实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了,基于证据方法的研究,不仅对学生成长发展有好处,对国民的进步也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胡卫平:确实是这样的,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的发展理念,但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基于证据的思维方式,学生长大参加工作后就很难实事求是。
Q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核心素养的落地要有课程的支撑,包括教学方面的,包括评价体系的一些改变,在教学上我们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呢?
胡卫平:教学改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为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有80%的时间在课堂上度过,所以我们必须抓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一定要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第一个方面,基于思维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我举一个例子,大家认为身心健康可能与思维没关系,但是实际上,身体的健康肯定会受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最本质的问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比如说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情绪总是积极的,这总是从正面思考问题,这些人心理就是健康的。经常从负面来思考问题的人,就会有心理问题。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中有一种方法叫做认知重评。
再比如说交流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这次国家修订语文课程标准时提出来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作为语文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是特别好的,思维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第二个方面,究竟基于思维的教学是怎么样呢,我们这么多年的研究,提出来一个基于思维的教学理论,即思维型教学理论,这个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
胡卫平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教学中需要遵循五个基本原理。第一个是动机激发;第二个是认知冲突;第三个自主建构;第四个自我监控;第五个应用迁移。
动机激发。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要让他们内心想学习,是“我想学习”,“ 我要学习”,不是说家长和校长“要我学习”。
认知冲突。要有问题,要有矛盾,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有些教学是这样的,老师说今天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紧接着就是让同学们看书!因为中国的很多教材上有现成的答案,如果学生看书,就会立即看到问题如何解决或者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就没有思考。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但是又不知道,这就是一种认知冲突的状态,这样他就能够积极思考。
自主建构包括认知建构和社会建构两个方面。认知建构就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社会建构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自我监控最根本的是什么呢?通俗来讲,有单个方面, 一个是会计划,一个是能实施,实施之后要反思。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
还有一个应用迁移。什么才叫素养,只有能在真实情景中解决复杂的问题的品格和能力才叫素养。比如我们很多人学电路,会画电路图,解决书本中的电路问题,但实际接线的时候不会接了,那这不能叫你学懂了,不能叫素养。
中国网:要学以致用。
胡卫平:那当然,必须在真实情景当中应用才叫素养,这是国际上都认可的观点。
Q
中国网: 2017年2月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出台,您也是其中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一二年级开始设立科学课,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您了解吗?
胡卫平:我觉得今年对科学教育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经常说今年是科学教育的元年,为什么呢?以前人们特别不重视科学教育,但是今年有几件事情会使得人们的认知发生一个大的转变,特别是在学校。
第一个就是课程标准方面,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大家的反映还是比较积极的,整体上来讲好像没有什么负面问题,特别好。
再一个教育部在颁布这个课程标准的时候,有一个文件,确实写得特别好,就是要求地方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所以课程标准的颁布,应该说对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科学教育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个事情也是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今年第一次对科学进行监测,我们监测了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十月份将会讨论监测结果并写成报告,这个报告公布以后,一定会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对科学教育的重视。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我们的小学科学存在很大的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学校并不见得能够按照课程方案开足开齐科学课。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没有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做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调查,结果表明:在80%左右的小学科学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科学,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我们从今年开始,必须让地方政府和学校重视科学教育,就像重视语文和数学一样重视科学,这是一个起点。
胡卫平(左一)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Q
中国网:我们有媒体也报道称,科学课程其实已经提到了和数学语文同等重要的位置,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但是我们相信它其实是一个趋势,我们也希望随着国家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不断地提升。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关于STEAM,据说它是可以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方式,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胡卫平:教育公平是对所有的学生来讲,不论你是农村还是城市,不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都有一个公平的教育。我理解教育的公平是这样一个情况,教育公平是指所有的学生接受最适合他的教育,不一定说所有的学生到一个学校。
STEAM教育除了重视单科学习之外,还重视跨学科的学习,由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涉及到我们整个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STEAM是很重要的。STEAM同时在各个学校开展,这当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公平性。
但是一些教育资源短缺的学校,例如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既没有师资又没有经费,缺乏支持开展STEAM教育的资金和设备,所以全面开展这项活动还是有点问题。要单独通过它来改变教育现状,做到教育公平,我觉得挺难。
当然互联网对教育公平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将一些资源输送给偏远地区,这样可以推动教育公平。
胡卫平(左一)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Q
中国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需要教育人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在今天访谈中您一直提到一个关键词叫思维,学校应该如何做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胡卫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最起码应该从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但是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实施需要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维,不断地创新,所以我希望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思维型和创新型学校,这样不断推动学生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教育不是形式,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我们教育人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抓住教学的本质——思维,推动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才能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为我们国家培养学习型、思维型、创新型人才。
主持人 / 文字编辑 | 王晓霞
拍摄 | 刘昌
视频剪辑 | 王谦
排版 | 赵萍
责任编辑 | 周继凤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名人堂 | 郭永福谈课改:每堂课都让学生有兴趣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